2021年12月,备受瞩目的《学校人民防空知识讲义(长三角版)》丛书终于问世,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长三角地区学校人防知识教材的空白得以填补,同时也标志着学校人防教育迈向了体系化和规范化的新阶段。该讲义由上海市国防动员办公室联合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人防办共同修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及各省市相关规定,对《上海市学校人民防空知识讲义(试行版)》进行了全面升级。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人民防空中的“新三防”与“老三防”的区别及其各自特点。人防,即人民防空,是国家为应对现代战争形态变化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它旨在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减轻空袭带来的危害。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三防”虽然依旧重要,但已不足以应对现代战争的多样化威胁。因此,“新三防”应运而生,成为了当前人防领域的新焦点。那么,“新三防”究竟是什么呢?它与“老三防”又有何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核武器的防护
核武器,一种能够通过原子核裂变或裂变-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武器,其破坏力无比惊人。然而,面对这样的威胁,我们并非束手无策。通过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我们能够显著减轻核武器所带来的杀伤破坏。在核袭击即将到来之际,关键是要迅速做出反应,关闭电源、燃气,紧闭门窗并放下窗帘,同时携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必需品,遵循指挥,有序进入人防工程。当核爆炸真正发生时,人员防护成为重中之重,要尽量减少暴露在外的皮肤面积,寻求重型屏障的庇护,并着重保护头部以减少碎片的杀伤。而在核袭击结束后,我们仍需警惕放射性灰尘、火灾以及建筑物倒塌等可能造成的伤害,采取综合性的防范和救援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生物武器的防护
生物武器,一种利用生物战剂的致病性来杀伤有生力量和破坏动植物的武器,其潜在威胁不容忽视。一旦发现敌人袭击的迹象、听到防空警报或接到防护指令,应迅速反应。若条件允许,应立即进入人防工程以寻求庇护。若无法进入,则需采取有效措施,如戴上防毒面具或防护口罩,利用简易器材如浸碱口罩、风镜、雨衣等来防止生物战剂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侵入体内。同时,要扎紧“三口”(领口、袖口、裤口)以强化防护效果。受染后,人员和物品必须及时洗消,服用预防药物,补充接种相关疫苗,并接受医学观察以确保安全。
化学武器的防护
化学武器,一种利用毒剂的毒性来杀伤有生力量的武器,其构成复杂,包括毒剂及其前体、化学弹药以及施放装置等,无疑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范畴。在面对化学武器袭击时,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个人防护是关键,主要包括呼吸道和皮肤的防护。在防护过程中,应迅速穿戴防毒面具,保护好呼吸道和眼睛,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穿着防毒衣、戴上防毒手套,以实现尽可能全面的防护。若无法获取制式防护器材,也不必慌张,可以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如浸碱口罩、风镜、雨衣等,扎紧“三口”进行防护。
“新三防”概念解析
“新三防”是指在现代战争环境中,为应对精确打击、电子干扰以及侦察监视等威胁而采取的防护措施。这些措施涵盖了多个领域,旨在确保军事行动的安全与顺畅。“新三防”中的“防精确打击”
精确打击,即利用精确制导武器对目标进行打击,是现代战争中的一种重要战术。精确制导武器,如导弹和制导弹药,凭借其高命中精度,成为战场上的致命杀手。为应对这种威胁,“新三防”提出了多种防精确打击的方法,包括侦察监视、综合防护、干扰破坏、直接拦截以及攻势摧毁,以确保军事行动的安全与顺畅。防电子干扰措施
电子干扰,作为现代战争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旨在通过发射或转发电磁波,或利用器材反射、吸收电磁波,来扰乱、欺骗敌方的电子设备,从而降低其效能甚至使其完全失效。为有效应对这一威胁,我们采取了多种防电子干扰措施,包括通信反干扰、雷达反干扰以及光电反干扰,以确保军事行动的电子信息系统安全无误。防侦察监视
侦察监视技术运用高性能的探测系统,实现对敌方全天候、大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持续侦察与监视。这一技术旨在平时和战时都能迅速、准确地获取敌方情报,为及时应对提供决策支持。为应对侦察监视的威胁,我们采取了包括主动和被动在内的多种反侦察措施。主动措施如摧毁敌侦察装备、消灭敌侦察兵力,以及实施反间谍行动。而被动措施则侧重于严密伪装、隐蔽指挥、散布误导性信息、封锁消息,以及提高人员的警觉性。